涉外业务增长快、人才引进手续忙、线上支付怎么搞?位于黄浦区九江路的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,平均1个月要接待8000多名老外来办事、提问。
他们在办理业务时,常因语言不通,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翻译沟通或聘请专业翻译人员陪同。记者今天在区政务服务中心采访时发现,双语标识标牌已上新,语言不再是老外办事的障碍了。
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徐喆介绍,多语种标识标牌,必须让外籍人士看得懂、能理解,因此寻求区政府外事办的专业支持,全面梳理并规范更新政务大厅中文标识的英文翻译;大厅里的帮办人员也接受了语言培训,可以使用英文进行接待对话;还配备了专业翻译机,为即时沟通提供高效技术支撑。力求指引清晰、服务易懂。
下一步,区政务服务中心还将在重点区域增设韩语、日语、西班牙语等高频语种的标识标牌和办事指南,着力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多语种政务服务环境。
近年来,区政务服务中心逐个破解了多个办事“拦路虎”,让企业群众少跑腿、更省心。
针对初创企业,可能会面临材料不全被“退回补正”、系统壁垒导致“重复录入”、窗口排长队、服务“冷硬推”等审批链条冗长、申报材料繁杂、专业门槛过高——“签字盖章耗时长,同名材料反复交”等问题。
一方面,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互动式、点单式咨询服务,将法律性、政策性、专业性较强的审批事项所需材料和流程,拆解转化为找得到、听得懂、用得上的要素,运用可选择、菜单式的智能引导,帮企业精准匹配办事流程、材料、政策,为其度身定制集成化、个性化的政务服务数字化产品包,像“网购订单”一样,一键发送至办事人的手机。
另一方面,大力推动政务服务“上线”。近年来,“一网通办”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,以黄浦为例,企业办事过程中1246个事项都可以网上办理,网办率达92.52%,企业设立等1187个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,全程网办率近90%,“一件事”已有51件,“一业一证”已覆盖14个行业,线上服务能级大幅提升。同时,依托大数据和“随申码”的强大功能,在原有贴心“店小二”帮办服务基础上,创新实现“表格数据自动填”。对接“随申码”、“企业码”,许多基础信息无须重复填写,大大减轻了企业和群众的填报压力。
为彻底打通服务堵点,黄浦构建起“店小二+业务专家+领导陪办”三级联动帮办新体系。设立办不成事窗口。设立反映“办不成、办不好、办不快”事的窗口,建立“专窗研办”机制,依托远程一键呼叫、圆桌会办等形式启动办不成事机制,采用材料容缺受理、部门会诊等措施,通堵点,畅环节。
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中心,深入推动两网融合发展为,推动办、管联合,实现从“重审批、轻监管”向“宽准入、严监管”的转变。区建管委等部门将施工许可、竣工验收、店招店牌、临时占道许可、夜间施工、公共停车场经营备案、消防审查验收等“一网通办”事前审批数据应用到施工管理、高坠防范、噪音防控、防台防汛等“一网统管”工作中,促进办管联动。
黄浦区医疗保险事务受理中心则创新服务模式,把高频经办事项“长护险受理”在辖区五里桥、打浦桥、淮海、半淞园街道率先试点“上门办”,通过远程验证+现场评估确认的方式,将原本需要在街道窗口办理的高频事项直接延伸至居民家中。上门办的服务群体主要为90岁以上独居老人、失能失智无法到场办理的、残疾人等弱势群体,这类特殊群体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,在保障系统的安全性、便捷性同时,各类数据在系统闭环性、可追溯性上下足了功夫,确保“上门办”和“窗口办”一个样。
七星配资-配资著名炒股配资门户-前三配资公司-在线配资平台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