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浙江西南部,青山环抱、绿水绕城的丽水,既是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,更凭借富集的自然资源与悠久的历史文化,铺展文旅融合、共富先行的发展长卷。
从莲都区古堰画乡的艺术氤氲到龙泉市望瓯・陶溪川的国际艺韵,从景宁县时思寺的古今交融到松阳县西坑村的秘境乡愁,丽水正以文旅为笔,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作金山银山,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甘甜。
“巴比松”绘梦
在莲都区古堰画乡,瓯江悠悠流淌,见证着这里艺术与文旅的交融。作为丽水“巴比松”画派的发祥地,漫步画乡老街,画家工作室随处可见,常态化展出的“浙里有个‘丽水巴比松’”画展,更是记录着这一中西结合画派的文脉,引得游人驻足观赏。
“浙里有个‘丽水巴比松’”画展。吕倩雯 摄
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,法国巴黎枫丹白露的巴比松村聚集了一批专注风景画创作的画家,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巴比松画派。让-弗朗索瓦·米勒的《拾穗者》、亨利·卢梭的《瓦茨湖畔》等作品皆诞生于此。三十多年前,一群丽水本土画家受其启迪,主张以艺术映照现实生活与丽水独特风貌,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丽水“巴比松”画派由此生根。他们以古堰画乡的绿水青山为创作基地,用画笔描绘土房、小舟、渔民,将自然之美升华为艺术之韵。
作为“丽水巴比松”的领路人,詹维克从浙江美院油画系毕业后回到家乡,几十年来用画笔雕琢古堰画乡的独特魅力。对于创作,詹维克曾坦言,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画画,画只画油画,油画只画风景,风景只画家乡的树林,树林只画春天那一片青绿。今年,“侘·寂·美——詹维克风景油画个展”在莲都区哈·美术馆开幕,不仅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,更让古堰画乡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。哈·美术馆多年来以收藏“丽水巴比松”油画为核心,持续为这一油画文化注入活力。
因“巴比松”结缘,莲都区与法国巴比松市于2015年缔结为友好城市。如今的古堰画乡,已成为艺术与江南水乡交融的文旅胜地,更踏上了油画产业化的新赛道。
画乡供销社。吕倩雯 摄
目前,300余名本土画家扎根于此,国内近300家高等院校设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,每年接待写生者15万人次,景区内艺术工作室、画廊数量超百家,油画年产值达1.2亿元,作品远销法国、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各类艺术展览、文化活动串联起了一条从艺术创作到文化旅游的完整产业链,让艺术融入生活,让文旅共富落地生根。
“候鸟”筑巢
在龙泉市望瓯·陶溪川艺术中心,中国台湾陶艺家杜瑀婕正专注地按压泥料塑形。从事陶艺十余年的她,在台湾桃园拥有一间个人陶艺工作室。“去年我参与过望瓯·陶溪川的第一期‘候鸟计划’,和当地师傅及艺术家学习了龙泉青瓷著名的薄胎厚釉以及刻花。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和这里的艺术氛围。”
中国台湾陶艺家杜瑀婕。
望瓯·陶溪川文创街区由龙泉市人民政府和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联合打造,2024年正式运营。该街区通过发布“候鸟计划”,即国际艺术家驻场计划,面向希望探索、体验龙泉优秀青瓷传统技艺的国内外艺术家开放。项目启动后,已吸引了百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驻场创作,开展教育、展览、艺术品交易等活动。
中外艺术家候鸟计划。吕倩雯 摄
去年驻场期间,杜瑀婕举办了“捏一座桥”与“泥捏的桥”两场主题讲座,以桥梁为喻分享创作理念,同时开设“深陷柔软”工作营。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,她带领学员运用龙泉哥窑土丰富的黏性及色泽,以软泥片的方式制作出沙发质感的陶艺作品。今年,她又申请了为期四个月的驻场,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更多灵感。“等驻场结束,我会将三分之一的作品留在这里,通过‘开窑盲盒’的方式进行现场展陈,期待到时候可以收获令人满意的答案。”
望瓯·陶溪川文化街区。
包括杜瑀婕在内,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,带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,为龙泉的古老产业带来新的灵感和活力。艺术家不仅在这里创作,还将龙泉的青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,扩大了龙泉青瓷文化的国际“朋友圈”。
古寺焕彩
在雨中踏入景宁县大漈乡,迎面而来的山间清风自带凉意。海拔千余米的白象山上,始建于1140年的时思寺静静矗立。这座原为宋绍兴年间名儒梅元屃守墓庐的建筑,历经变迁成为释道合一的祀庙。
远眺时思寺。吕倩雯 摄
时思寺保留了诸多早期建筑特征,是研究古建筑形制和区域风格的重要实物例证,1989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01年晋升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寺内古柏逾1500岁,“浙江十大树王”柳杉王树龄同样超1500年,古木参天,古韵悠悠。
时思寺的走红,离不开热门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。作为《黑神话:悟空》浙江唯一取景地,游戏里复刻的时思寺场景,宛如浓墨重彩的国风画卷,吸引了大批“天命人”前来打卡。
时思寺心经钟楼。吕倩雯 摄
《黑神话:悟空》截图。
一时间,这个原本宁静的古寺热闹起来,游客数量大幅增长。在游戏相关话题热度带动下,大漈乡旅游旺季时,月接待游客量从以往的数千人次增长至近万人次。
当地顺势而为,完善旅游配套设施,推出与游戏元素结合的文创产品,举办与游戏文化、传统文化相关活动,让游客在感受古建筑魅力的同时,也能体验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乐趣。时思寺的走红,不仅让景宁历史文化被更多人知晓,更带动周边民宿、餐饮等行业发展,促进村民增收,也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民宿聚势
“惟此桃花源,四塞无他虞”,北宋状元沈晦笔下的松阳县,有着“最后的江南秘境”之称。在松阳的7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中,西坑村,一个隐匿在山间的古村落,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精心打造的民宿,成为网红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西坑村。陈火美 摄
西坑村海拔640多米,常年云雾缭绕,有着“云端古村”的美誉。村里至今保留有21幢清代古民居、宗祠、社庙等建筑。
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,一批独具特色的民宿在这里落地生根。2013年,村民丁永长把自家老房改建成民宿“古道人家”,成为西坑村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此后,“过云山居”“云端觅境”等精品民宿的入驻,为村庄带来了新的活力。这些民宿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,进行了现代化改造,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,让游客在享受舒适住宿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乡村韵味。
在打造“民宿村”的同时,2018年,西坑村建立老照片博物馆,2021年又成立乡村博物馆,通过模型、图解、实物等详细介绍当地节气变化和与此相关的民俗文化。2023年,云溪堂气象馆落成,作为丽水市国家气象公园村级展馆,以互动体验、视频、陈列等方式,展示当地生态气象、森林古道与民俗文化,文化与民宿共振,让“云端古村”成为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。
七星配资-配资著名炒股配资门户-前三配资公司-在线配资平台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